同样的东西,别人免费分享给你,你往往会不屑一顾,相反,自己苦苦找寻的则视若珍宝。找的时间越长,花费的金钱越多,就越珍惜。
人们不愿意为免费的东西花时间。例如打折买来一大堆书,结果都扔在书柜里;别人推荐的书,一本都没看,或者是匆匆浏览。因为时间是有成本的,人们倾向于为那些已经花费了成本的东西付出成本。越来越多的知识平台开启付费知识的尝试,如知乎的live,罗辑思维的app,喜马拉雅各种付费语音等;人们付费阅读,然后就真的投入精力与时间去学习。而免费的文章,则如过眼云烟,看过就忘。
对于自己付出了成本东西,人们往往十分重视,这就是知识付费的逻辑。
如果你寻求帮助,最好去找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。帮过你的人会再次帮你,付出了成本的人会再次付出成本。心理学上的“路径依赖”也可以这么解释。
我们转换一下思维,把考虑自己的成本转为考虑别人的成本。一般来说,成本越高的作品,含金量越高。例如耗费巨资的科学实验得出的结论(一手论文),名著,公司年报(代表公司一年的所有信息)等。
一款新药,从研发到上市需要十几年时间,那么多科研人员的心血,无数活体实验样本的牺牲,才换来一颗救命药。这颗药的价格必定很高。同理,许多科学实验为了验证一个想法,耗费巨资调查和实验,最后浓缩成一篇顶级论文。这些论文甚至可以免费获取、阅读,有啥理由不去学习呢?
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就是这个道理。吸收前人的经验,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。
同样,判断一本书是否是好书,先判断作者是否付出了成本。如果是他随意写的、为了应付出版商的书,那就不值一读。判断一个人的言论也同理,如果他说的正确与否都与他无关,那么就不值一听。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,说对了你就是先知,说错了也没人记得,这种零成本的信口雌黄谁听谁傻逼。
要看到别人的成本,也要让别人付出成本。现在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监管制度不完善,执行效率低,导致犯罪成本低。例如借钱,如果是抵押借,那成本就是抵押物;信用借,成本就是信用。如今频频暴雷的P2P,你通过平台把钱借给别人,成本是什么?平台的信用。假如对方的成本低于你的成本,那违约就是迟早的事情。借你钱的人认为自己的信用抵不上你借给他的钱,他是宁愿当老赖也不会还钱的。因为他的信用不值一钱。所以,任何时候都一定要看清对方的成本。
Written on September 12th, 2018 by YangQinYu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