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钦元 博客

如何度过平台期

什么是平台期?

你是否正经历着长时间浑浑噩噩,没有进步的阶段?例如:想要减到一百斤以下,却在无论如何也达不到; 想要提升深蹲水平,却在一百二十公斤的重量徘徊不前;实验做了无数次却仍无法再向前一步。

我们都会遇到平台期。所谓平台期,其实就是在这段时期内,你的努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正反馈。平台期常常会和新手期相比较。新手期的时候,由于“新鲜感”,“新手红利”等因素,进步神速,成果颇丰,这些成功会给人鼓舞,但随着新手期的结束,技能的提升幅度会渐渐变缓,甚至停滞不前。没有了正反馈,我们的自信心会很快遭受打击,好奇心也被消磨殆尽,最后往往是放弃,转向其他方向。

平台期存在吗?

事物是客观存在还是我们定义的?哲学上对此争论了几个世纪。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,语言不是思维的外衣而是思想本身。也就是说我们用什么语言去描述事物,我们就会这样去看待事物。

“平台”,空间词汇,我们想到的是平整的面,是一个典型的空间隐喻。

平台期其实并不像“平台”那样平坦,而是缓坡向上的,只不过坡度太小,让人以为是平台。与其说是平台,倒不如说是一个看不出坡度的、实际向上的斜坡

改变“平台”隐喻

语言不是思维的外衣,而是思维本身。“爱是一场旅行”,“浪费金钱就是浪费生命”,“争吵是战争。”文字隐喻来自古老的祖先社会经验,但却并不适宜。有些隐喻可以让我们更好认识事物,有些却让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。改变“平台期”这一隐喻,换成更积极的隐喻“斜坡期”,来提醒你是正在慢慢进步的,而非徘徊不前。只不过这进步悄无声息,暗流涌动,正在等待下一阵风。

从新手到老司机

普林斯顿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卡尔·普雷莱姆,在“大脑-身体”这个运动系统之外,提出了一个叫做“习惯-动作”系统的概念,这个系统更多的是在潜意识的驱动下做出动作。它涉及脊髓反射所涵盖的所有运动,同时兼顾一部分大脑控制的运动信号。在这个运动控制系统下,你不经过大脑就能打网球,弹吉他,说外语,你完全不用刻意去思考动作的细节。而在学习的最初阶段,你在行动之前,还需要用大脑想一下,然后才能把运动信号传递出去。掌控我们运动的有“认知系统”,还有“习惯 系统”和“非习惯系统”,以及“海马区域”(大脑的组成结构之一)。“认知系统”和“非习惯系统”中的动作在经过多次练习之后,就会成为“习惯系统”的一部分,同时新学习的动作也会补充进来。换言之,“认知系统”和“非习惯系统”与“习惯 系统”之间是联通的,前两者总会不断演化至后者。当你掌握了一项技能,你就不再需要“认知”它,也不会有“不习惯”的感觉,就像你在练习一段时间的网球之后,随手拿起球拍就能保证做出正确的握拍姿势。

可见,并不是只有学习曲线在上升期才要艰苦努力,进步是在平台期时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。当新的东西进入“习惯系统”中,平台期将告一段落,随之而来的是明显的成长期,这时你将体会到“习惯成自然”的流畅感。这两个阶段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反复出现。

那么,如何在精益求精之路上稳步前进呢?简而言之,你需要勤奋地练习,要专注于练习本身。与其为恼人的平台期而头痛,不如像享受进步的喜悦一样去享受练习的过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