幽默有个科学的解释,叫做“失谐-解困”原理。幽默分两个状态,举个土味情话的例子:
“今天你的脸上有点东西。”
这个突如其来的问句引起对方的注意,于是,刚刚轻松的交谈,瞬间变成“最怕空气突然安静”的状态,这称为“失谐”。于是你情不自禁问:
“有什么东西?”
“有点好看”。
于是,本来想的是脸上妆花了或者眉毛没画好的尴尬,结果却是一句暖心的赞美,这种预想与结果的落差,造成一种幽默。这就是“解困”。
这和图式有什么关系呢?且听我娓娓道来。
曾经,有一位英国试验心理学家巴莱特(Bartlett)让被试者了解一个爱斯基摩人的民间传说,故事的大意是说一个即将死亡的人在日落的时候灵魂(黑物体)离开了身体。当被试者复述这一故事的时候,并没有按照爱斯基摩人的说法,而是把相关事实解释为他们能够理解的东西,比如把灵魂(黑物体)解释成一团人形的黑雾等等。人们对故事的“改编”反应了人们的文化图式。
词汇有“上位”,“中位”,“下位”词,类似汽车,就是中位词,交通工具,是上位词,雪佛兰,则是“下位词”。当你看到一个事物,总是会将其解构出它的成分。例如你看见一只猫,猫的组成有毛绒绒,独特的叫声,五彩的眼睛,轻巧的脚步。反过来,当你看到它的任一特征,例如听到猫叫,你也会毫不犹豫将其当成猫,即使没真正看到它。而大脑则会将其特征拼凑起来,组成猫的形象。这就是大脑认知图式。
如何应用图式呢?
例如,有朋友说“长沙冬天很冷,要穿大衣。”
这句话包含了一些要点,“长沙”,“冬天”,“冷”,“大衣”。这句话从不同的角度看,引起的图式联想也不一样。
选个角度,比如“大衣”,根据上面的上中下位词,图式也有上中下级
于是,对话变成这样。
“长沙冬天很冷,要穿大衣。”
“大衣是啥?广东人都没穿过大衣,我们这儿热,只能穿小衣……”
幽默和无趣的区别就在这里,幽默的人会根据谈话的角度,联想各种图式。
再看几个例子:
“是因为嫦娥在学挖掘机!”
“男人和男人之间都不存在纯洁的友谊了,你还想男女之间能存在?活在梦里!”
女儿高兴的说:“那我岂不是白雪公主了嘛!”
妈妈:“那也可能是七个葫芦娃跟蛇精呀!”
“那怎么可能,八戒走了十万八千里,且每天吃素,你说行不行?”
你看,幽默的对话都是充满想象力。能把你说出的每一个词汇,通过寻找其上中下位的图式,编织、变形,融入到聊天中。于是幽默感就产生了。
这也有点像《创新算法》里的 STC 算法,STC算法就是先把事物用几个上位词概括,然后把这几个上位词拉扯变形。举个例子,如何用最小的成本改进生产车间, 使其一尘不染。
一尘不染的生产车间,车间的上位词-空间,空间可以怎么变呢?能不能把车间倒过来,把生产线装在屋顶,利用重力使灰尘落下。
所以,抓住其中某个你感兴趣的点,寻找上下位词,往极端拉扯,剩下的就交给想象力。
幽默关乎想象力,更关乎乐观精神。如果你本身是乐观的人,那么幽默是水到渠成,井上添花。如果你是个悲观内向的人,那也没关系,适合自己就好。我们天生都喜欢和乐观的人在一起,毕竟人生苦短,与其闷闷不乐,为何不开开心心。
Written on December 26th, 2018 by YangQinYu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