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钦元 博客

一切皆可外包

资金追求效率。而效率越高的地方,分工必然越细。系统趋于复杂,每个人负责的工作却趋向单一。提高效率的同时,人也变得越来越“工具人”。

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,是资本的选择。工种越来越多,行业也细分出更多的子行业。

分工也导致外包公司的蓬勃发展。从软件行业外包到医疗行业外包, SAAS和云服务云计算这类企业服务行业也迎来了最好的时代。

一切皆可外包,一切皆可高效。

今天来谈谈医药外包行业。

概览

生物医药外包是指生物医药企业集中做自己擅长的、核心的业务,将本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非核心业务,以合同的形式交给更专业、高效的外部供应商来完成。医药CRO外包是指医药研发外包。医药的研发流程很复杂,手续繁多,需要大量资金,时间和人力。把这些业务打包交给专业公司一条龙服务,自己公司只专注于一个方向就可以。比如很多大药企把药物研发外包出去,他们销售渠道优秀,只专注于药物上市后的销售放量即可。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,资本市场也喜欢。

这里插一句,资本市场偏好那些专注主业的公司,而那些不务正业,啥都想做,一年到头都在寻求转型的公司,要不就是主业不行,或者三心二意。这类公司在成熟市场不受待见。

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,辉瑞、赛诺菲、礼来等一批国际制剂企业的进驻,带动中国医药外包市场的兴起。

近年来,随着国家鼓励创新政策带动了小型创新企业发展,外包行业的下游客户逐渐扩大至本土企业。这些小型药企往往从一个细分的适应症研究开始,但由于资金效率的选择,会把一些研发以及临床的工作交给外包去完成。特别是临床,需要找合适的医院,病人。需要耗费数年时间,大量人力资源。一款药物从研发到上市, 70% 的成本用在临床试验上。

行业现状及未来

和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的医药虽然起步晚,但是我们拥有工程师红利,数量众多的临床患者,丰富的疾病谱系。特别是工程师红利,可以显著降低 药企的研发成本。国内临床前试验费用、临床试验费用及生产成本费用仅为发达国家的30%-60%。

中美比较来看,美国为 CRO 产业的先驱,也拥有最多的上市公司,CRO 市场比重美国占比约60%,其次是欧洲地区,市场占有率约30%,亚洲的比重则仅占13%左右,其中中国和印度占比分别在2%左右。

在CRO行业渗透率和医药研发投入持续提升的共同驱动下,全球CRO行业快速发展,市场前景看好。根据Frost&Sullivan统计数据显示,2015年,全球CRO市场规模为318.5亿美元,到2018年,全球CRO市场规模达到445.8亿美元,2015-2018年3年的CAGR为11.9%,Frost&Sullivan预计,未来2-3年,全球CRO市场将维持目前12%左右的增幅,预计到2020年,全球CRO市场规模将达到560亿美元。

国内的医药外包行业是面临的是渗透率提高和行业持续增长的利好。中国由于工程师红利以及巨大的市场,国内 CRO 行业还有非常广阔的成长空间。

如何投资

2018年12月底,我国共有1520家从事医药外包行业(CRO/CMO)的公司。营收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65%,这些企业主要承接一些技术需求较低,门槛不高的服务内容,同质化竞争激烈。

从国外的公司分布情况看,前三大企业占比31%,行业企业集中度较高。上市较早,积累的资源越多,无论是临床还是药物研发,筛选以及工艺都更完善,议价能力也强。而龙头公司拥有无可比拟的再融资能力,可以低成本扩大产能。方法主要是通过收购或者自建,需要非常多的资金。和其他行业一样,强者越强。

医药研发赛道小分子和大分子,前者是化学药物,后者一般指的是生物大分子药物,如疫苗,单抗等。前者的市场龙头企业是药明康德,龙二是康龙化成;后者是药明生物,2017年从药明康德分拆出来独立上市,专注大分子领域的医药外包。还有专注临床的泰格医药,专注药物砌块的药石,临床前药物研发的昭衍新药等;其中唯一具备全产业链优势的是早早上市的药明康德。

药明生物由于正处于生物制药蓬勃发展的时代,对生物大分子制药的外包需求激增,增长确定性非常高。而且最近上市的创新药公司几乎清一色都是生物制药公司。这些公司往往会在风口来的时候纷纷上市,以获取更高估值。

临床领域的泰格医药身处中国的大环境,拥有最庞大的临床专业团队。国外的新药来中国注册需要经过国内的临床试验。临床也是整个医药外包产业链毛利最高的一环。